|
減字木蘭花 / 作者:黃庭堅 |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因戲作
舉頭無語。
家在月明生處住。
擬上摩圍。
最上峰頭試望之。
偏憐絡秀。
苦淡同甘誰更有。
想見牽衣。
月到愁邊總不知。
|
|
減字木蘭花解釋:
《減字木蘭花》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閨房中只獨自觀賞,
遙想起那些小男女,
卻不能解憶起長安城。
因為戲弄而舉頭無語,
家在月明之地居住。
欲上摩圍最高峰,
偏愛細膩秀麗的花朵。
苦與淡一同分享,
誰更有幸福?
想要見到那手牽的人,
月亮到愁邊總是無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女子獨自在家中觀賞花朵的情景。她遠離長安城,思念著那些幼小的男女兒童,卻無法忘記長安的記憶。詩人寫到了她因為玩耍而笑得無話可說,她的家在月明之地,渴望登上最高的山峰,特別喜愛那些細膩而美麗的花朵。詩中也探討了苦與淡共同分擔的問題,思考了誰更加幸福。最后,詩人表達了她渴望與牽著她手的人相見,但月亮到了她憂愁的邊緣時并不知情。
賞析:
《減字木蘭花》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女子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中使用了減字技法,即在每句詩中減少一個字,使詩的表達更加凝練。詩人通過描寫女子獨自觀賞花朵的場景,表達了她對過去的回憶和對遠離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句,把女子的情感與長安城的記憶聯系起來,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詩中的“因戲作舉頭無語”表現了女子因為玩耍而歡笑得無話可說的狀態,突顯了她孩童般的天真和快樂。詩人通過細膩的描繪,將讀者帶入到女子的內心世界中,感受她的情感和思緒。
最后兩句“想見牽衣,月到愁邊總不知”表達了女子對與心愛之人相聚的期盼,但卻又感到無奈和憂愁的心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女子內心的情感和對家鄉的思念,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