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 / 作者:黃庭堅 |
宋玉短墻東畔,桃源落日西斜。
濃妝下著繡簾遮。
鼓笛相催清夜。
轉眄驚翻長袖,低徊細踏紅靴。
舞余猶顫滿頭花。
嬌學男兒拜謝。
|
|
西江月解釋:
《西江月》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場景,以及在這個場景中發生的一系列動人的情節。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宋玉短墻東畔,
桃源落日西斜。
濃妝下著繡簾遮,
鼓笛相催清夜。
轉眄驚翻長袖,
低徊細踏紅靴。
舞余猶顫滿頭花,
嬌學男兒拜謝。
詩意: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個宴會或舞會的情景。詩人描述了一個短墻旁的景色,夕陽西斜,桃源漸漸昏暗。在濃妝的遮掩下,柔美的繡簾將宴會場景隔絕。此刻,鼓聲和笛聲催促著深夜的舞會開始。舞者轉動眼神,驚艷地翻動長袖,低頭踏著紅色的細靴,舞姿婀娜動人。整個頭發上都插滿了鮮花,在舞動中顫動著。這些舞者嬌柔地學習男子的禮節,向觀眾行拜謝之禮。
賞析:
《西江月》以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宴會或舞會的描繪。詩人通過描繪夕陽斜照下的桃源、濃妝的繡簾以及舞者們的舞姿,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浪漫而動人的場景中。
詩詞中巧妙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如短墻、桃源、繡簾、鼓笛、長袖、紅靴和頭花等。這些形象豐富了詩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空間。詩人通過繡簾的隔絕和舞者們的動作描繪,營造了一種宴會場景中的神秘感和熱鬧感。
詩詞中的舞者形象是整首詩的重點描寫對象。她們婀娜的舞姿、轉動的眼神、顫動的頭花都展現出她們的嬌柔和美麗。詩人還提到她們學習男子的禮節,這種嬌柔與堅毅的結合增添了詩詞的情感層次。
總的來說,黃庭堅的《西江月》通過精心的描寫和意象選擇,展示了一個宴會舞會的場景,以及舞者們嬌柔的形象和她們對男子禮節的學習。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和動人的意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