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梅 / 作者:王安石 |
頗怪梅花不肯開,豈知有意待春來。
燈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勝回。
觸撥清詩成走筆,淋漓紅袖趣傳杯。
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艷杏栽。
|
|
詠梅解釋:
《詠梅》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頗怪梅花不肯開,
豈知有意待春來。
燈前玉面披香出,
雪后春容取勝回。
觸撥清詩成走筆,
淋漓紅袖趣傳杯。
望塵俗眼那知此,
只買夭桃艷杏栽。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梅花的美麗與堅韌,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和思考。雖然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不肯開放,但實際上它是有意等待春天的到來。當燈光照在梅花上時,它就像一張美麗的玉面散發著芬芳。而在雪后,梅花的美麗勝過了春天的容顏。作者通過觸摸梅花并寫下了這首清新的詩篇,將紅袖(指筆)的趣味傳遞給讀者。然而,只有那些追求俗世名利的人,才會忽視這種美麗。他們只購買那些花期短暫的桃花和杏花。
賞析:
《詠梅》以精巧的筆觸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品質,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和思考。梅花作為寒冷季節中的花卉代表,具有堅韌和不畏寒冷的品質。詩中的梅花不肯在寒冷的冬天開放,但實際上它是有意等待春天的到來,展示了梅花的智慧和耐心。
詩中采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比燈前和雪后的景象,突出了梅花的美麗。在燈光的照耀下,梅花散發著芬芳,美如玉面;而在雪后,梅花的美麗勝過了春天的容顏,展現出它獨特的魅力。
詩中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態度。作者通過觸摸梅花并用紅袖(指筆)寫下這首詩,將自己的感受和趣味傳遞給讀者。這種觸摸和書寫的行為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最后兩句“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艷杏栽”,表達了作者的自豪和思考。那些注重追逐世俗名利的人,往往忽視了梅花這種堅韌和美麗的存在,只追求那些花期短暫、外表艷麗的桃花和杏花。這種對比呼應了整首詩中對梅花的贊美和思考。
《詠梅》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梅花的美麗和品質,通過對比和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賦予了梅花更多的意義。它既是一首描繪自然美景的詩詞,又融入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這首詩詞以其清新的形象和深刻的內涵,成為宋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