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 / 作者:王安石 |
芙蕖的歷抽新葉,苜蓿闌干放晚花。
白下門東春已老,莫鳴楊柳可藏鴉。
|
|
暮春解釋:
《暮春》是宋代文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芙蕖的歷抽新葉,
苜蓿闌干放晚花。
白下門東春已老,
莫鳴楊柳可藏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象。芙蓉花重新長出嫩葉,苜蓿花盛開在籬笆上。白下門東的春天已經老去,不要再喚醒楊柳,因為它們可能會藏起烏鴉。
賞析:
《暮春》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王安石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感悟。詩中的兩句“芙蕖的歷抽新葉,苜蓿闌干放晚花”描繪了春天的興盛景象,芙蓉花和苜蓿花都是暮春時節開放的花卉,描繪了大自然煥發生機的景象。
接著,詩人提到“白下門東春已老”,白下門是指詩中的地點,東方的春天已經進入晚年,也就是說春天已經過去,進入了暮春。這句詩通過地點的選擇,暗示了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變遷。
最后兩句“莫鳴楊柳可藏鴉”,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意境。楊柳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樹木之一,它們的綠影和輕風給人帶來快樂和生機。然而,詩人卻建議不要喚醒楊柳,因為它們可能會藏起烏鴉。這里有一種悲涼之感,似乎暗示著美好的春天已經逝去,現實中的變化和離別。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詩詞中的景物描繪和情感抒發相得益彰,使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