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虹亭 / 作者:王安石 |
坐覺塵襟一夕空,人間似得羽翰通。
暮天窈窈山銜日,爽氣駸駸客御風(fēng)。
草木韻沉高下外,星河影落有無中。
飄然更待乘桴伴,一到扶桑興未窮。
|
|
垂虹亭解釋:
《垂虹亭》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坐覺塵襟一夕空,
人間似得羽翰通。
暮天窈窈山銜日,
爽氣駸駸客御風(fēng)。
草木韻沉高下外,
星河影落有無中。
飄然更待乘桴伴,
一到扶桑興未窮。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dá)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由飛翔的向往之情。詩中描繪了一個清幽的景觀,使人感到寧靜而迷人。通過詩人的想象,人們可以超越塵世的束縛,如同羽翰一樣自由地遨游天空。詩中還描繪了黃昏時分山巒遮擋太陽的景象,以及在清爽的風(fēng)中旅行的愉悅感受。詩人借景抒發(fā)了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賞析:
《垂虹亭》以獨特的語言和意象描繪了自然景色,展現(xiàn)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對自由的追求。詩中的“坐覺塵襟一夕空”表達(dá)了詩人的遺憾和對世俗的厭倦,希望擺脫塵埃的束縛。而“人間似得羽翰通”則展示了在詩人的想象中,人們可以超越塵世的煩惱,擁有自由飛翔的能力。
接著,詩人描繪了暮天中山巒遮擋太陽的景象,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而“爽氣駸駸客御風(fēng)”則傳遞了詩人在清風(fēng)中旅行時的舒適和愉悅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草木和星河的形象來描述自然的韻律和美感。草木“韻沉高下外”,顯示了自然界的動靜之美,而星河“影落有無中”,給人以無限遐想之感。
最后兩句“飄然更待乘桴伴,一到扶桑興未窮”表達(dá)了詩人對未來的向往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詩人希望能夠飄然而去,乘著桴舟,不斷尋找新的樂趣和創(chuàng)造。
總體而言,詩人通過《垂虹亭》這首詩詞,以細(xì)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表達(dá)了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待。這首詩詞傳遞出一種寧靜、自由和探索的情感,給人以美好的心境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