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雄二首 / 作者:王安石 |
子云游天祿,華藻銳初學。
覃思晚有得,晦顯無適莫。
寥寥鄒魯後,於此歸先覺。
豈嘗知符府,何苦自投閣。
長安諸愚儒,操行自為薄。
謗嘲出異己,傳載因疏略。
孟軻勸伐燕,伊尹干說亳。
叩馬觸兵鋒,食牛要祿爵。
少知羞不為,況彼皆卓犖。
史官蔽多聞,自古喜穿鑿。
|
|
揚雄二首解釋:
《揚雄二首》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子云游天祿,華藻銳初學。
覃思晚有得,晦顯無適莫。
寥寥鄒魯后,于此歸先覺。
豈嘗知符府,何苦自投閣。
長安諸愚儒,操行自為薄。
謗嘲出異己,傳載因疏略。
孟軻勸伐燕,伊尹干說亳。
叩馬觸兵鋒,食牛要祿爵。
少知羞不為,況彼皆卓犖。
史官蔽多聞,自古喜穿鑿。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官場權謀和時世浮華的不滿和思考。詩中通過對歷史人物和典故的引用,表現了詩人對時代風氣、士人風貌的批判和諷刺,以及對自己的反思和追求真理的態度。
賞析:
王安石以深刻的思考和犀利的筆觸,將自己對官場和時世的看法融入了這首詩詞中。詩中運用了許多歷史典故和人物,如孟軻、伊尹等,以突出對時世的對比和批評。
詩的開篇,“子云游天祿,華藻銳初學”,以子云游天祿和華藻銳初學來形容自己,表達了對自身才華的自豪和對前途的期許。接著,“覃思晚有得,晦顯無適莫”,詩人表達了對于思考的深入和有所得的心境,同時又感嘆在這個時代中沒有找到合適的歸宿。
接下來的幾句,“寥寥鄒魯后,于此歸先覺”表達了詩人的歸隱之志,他看到自己在這個時代的無奈和無所適從,決定離開塵世歸隱山林。接著,“豈嘗知符府,何苦自投閣”,詩人嘲諷了那些凡事追求權勢的人,認為他們不明真相,卻自愿投身于權謀之中。
接下來的幾句,“長安諸愚儒,操行自為薄。謗嘲出異己,傳載因疏略”揭示了詩人對于當時士人的行為和風氣的不滿,認為他們的修養和品行都很低劣,而且常常因為小事而互相攻擊和傳播謠言。
最后幾句,“孟軻勸伐燕,伊尹干說亳。叩馬觸兵鋒,食牛要祿爵。少知羞不為,況彼皆卓犖。史官蔽多聞,自古喜穿鑿”通過引用歷史典故,詩人表達了對于庸俗之輩和權謀之士的嘲諷和不屑,同時也暗示了自己對于追求真理和高尚品質的生活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揚雄二首》展現了王安石對于官場權謀、時世浮華以及士人風氣的批判和反思。通過運用歷史典故和人物,詩人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真理和高尚品質的追求。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批判意義,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思想和文學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