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孫正之 / 作者:王安石 |
南游忽忽與誰言,共笑謀生識最昏。
萬事百年能自信,一簞五鼎不須論。
友中惟子長招隱,世上何人可避喧。
千里秋風相望處,皖公溪上正開樽。
|
|
寄孫正之解釋:
詩詞:《寄孫正之》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南游忽忽與誰言,
共笑謀生識最昏。
萬事百年能自信,
一簞五鼎不須論。
友中惟子長招隱,
世上何人可避喧。
千里秋風相望處,
皖公溪上正開樽。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南方的旅行,我忽然想與誰交談,
一同嘲笑那些追求功名的人,他們的認識是最愚昧的。
凡事百年,能夠自信地面對,
不需要論辯擁有一簞食物就足夠了,不必爭論五鼎的權位。
在朋友中,只有你長久地追求隱逸,
世上又有哪個人能夠避開喧囂?
在千里之外,秋風相互呼喚,
我在皖公溪上,正為你開啟美酒。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寄給他的朋友孫正之的一首詩。詩人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嘲諷,認為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是愚昧的。他認為人應該有自信,不需要過多追求權力和地位,只要能夠自食其力,過上簡樸的生活即可。詩人贊美了他的朋友孫正之,認為他是一個追求隱逸的人,而現實社會中很難有人能夠避開喧囂。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情感。詩人通過對比追求功名的人與追求隱逸的友人,表達了自己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和對簡樸生活的崇尚。詩中運用了一簞食物和五鼎權位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人們追求功名地位的盲目與無謂,以及追求隱逸簡樸的境界。最后兩句描繪了友誼和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道出了詩人對功名利祿的嘲諷和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同時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思念之情。這些思想和情感通過精練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使整首詩意味深長、引人入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