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友人 / 作者:王安石 |
飄然羈旅尚無涯,一望西南百嘆嗟。
江擁涕洟流入海,風吹魂夢去還家。
平生積慘應銷骨,今日殊鄉又見花。
安得此身如草樹,根株相守盡年華。
|
|
寄友人解釋:
詩詞:《寄友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飄然羈旅尚無涯,
一望西南百嘆嗟。
江擁涕洟流入海,
風吹魂夢去還家。
平生積慘應銷骨,
今日殊鄉又見花。
安得此身如草樹,
根株相守盡年華。
中文譯文:
漂泊的旅途似乎沒有盡頭,
遠望西南,百般嘆息。
江水匯入大海,淚水滂沱,
風吹魂魄,懷念家鄉。
一生遭遇的磨難應該抹去,
如今在異鄉又見到花朵。
但愿我能如同樹草一般,
根株相依,共度時光。
詩意和賞析:
《寄友人》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思鄉之情和對困境的感慨。詩中的“飄然羈旅”形容作者的漂泊狀態,意味著他身處異鄉,無法安定居住。他遠望西南,無邊無際的風景使他感到無限的嘆息和惋惜。
詩中的江水和淚水匯入大海,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傷和離愁。風吹魂夢,意味著在異鄉中,作者的思緒和夢境飄蕩回家鄉。這種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在詩中得到了抒發。
詩的后半部分,王安石表達了對苦難的洗盡和對生活的期待。他希望過去的痛苦能夠抹去,如今在異鄉又看到美麗的花朵。他渴望像樹草一樣扎根于這片土地,與這里的人們共同度過美好的時光。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獨與思鄉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的懷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的描繪,王安石將自己的情感與讀者分享,引起人們對家園和人生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