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堂樂章二首 / 作者:王安石 |
有奕明堂,萬方時會。
宗予圣考,作帝之配。
樂酌虞曲,禮從周制。
厘事既成,於皇來塈。
|
|
明堂樂章二首解釋:
《明堂樂章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明堂廣大,眾方來會。
祭祖考古,為帝王配。
樂奏虞曲,禮儀周制。
事務已成,皇帝親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堂廣場的盛況,各方人士齊聚此地。在這里,人們舉行祭祖儀式,紀念先祖和帝王。樂曲奏響,奏鳴樂器演奏《虞曲》,禮儀遵循周朝的制度。當一切事務都準備就緒時,皇帝親自來到明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明堂樂章的描寫,展示了宋代王朝的盛世景象和莊嚴的宗教儀式。明堂作為皇帝舉行重大禮儀和祭祀的場所,是國家權威和榮耀的象征。詩中的"萬方時會"表明了來自四方的人們紛紛前來參與這一盛事,顯示了朝廷的威嚴和統一的氛圍。
詩詞中提到的"祭祖考古"意味著對祖先的敬仰和對歷史的追溯。王安石通過這些描寫,彰顯了宋代文化的傳承和對傳統禮儀的重視。
"樂奏虞曲,禮從周制"表明了王安石對禮樂制度的推崇和遵循。虞曲是一種古代禮樂曲目,體現了尊崇禮制的思想。這種繁復而莊重的音樂被認為是祭祀儀式中最適宜的樂曲。
最后一句"厘事既成,於皇來塈"揭示了一切事務準備就緒,等待著皇帝的親臨。這表明了皇帝在朝廷中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明堂樂章的描繪,展現了宋代王朝的繁榮和莊嚴,以及對傳統禮樂制度的尊崇。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皇帝的崇敬和對國家的忠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