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田詩 / 作者:王安石 |
離離新田,其下流水。
孰知其初,灌莽千里。
其南背江,其北逾淮。
父抱子扶,十百其來。
其來仆仆,鏝我新屋。
趙侯劬之,作者不饑。
歲仍大熟,飽及雞鶩。
僦船與車,四鄙出谷。
今游者處,昔止者流。
維昔牧我,不如今侯。
侯來適野,不有觀者。
稅于水濱,問我鰥寡。
侯其歸矣,三歲于茲。
誰能止侯,我往求之。
|
|
新田詩解釋:
詩詞:《新田詩》
離離新田,其下流水。
孰知其初,灌莽千里。
其南背江,其北逾淮。
父抱子扶,十百其來。
其來仆仆,鏝我新屋。
趙侯劬之,作者不饑。
歲仍大熟,飽及雞鶩。
僦船與車,四鄙出谷。
今游者處,昔止者流。
維昔牧我,不如今侯。
侯來適野,不有觀者。
稅于水濱,問我鰥寡。
侯其歸矣,三歲于茲。
誰能止侯,我往求之。
中文譯文:
茂盛的新田,有水從下流過。
誰知道它最初時,一片茂密的草木生長了千里。
南面有江河作背景,北面越過淮河。
父親抱著孩子,成百上千的人來到這里。
他們辛辛苦苦地來到,修建了我的新屋。
趙侯(指趙構)勞動過,作者不再饑餓。
年年豐收,吃得飽足,享受著雞鶩(指美味佳肴)。
租用船只和車輛,四方的人都來到這個谷地。
現在的游子在這里定居,過去的流離失所者在這里安頓下來。
過去的牧人照料著我,但不如現在的侯爺(指地主)。
侯爺來到我們的野地,卻沒有人來觀看。
他征收我們的稅金,詢問我們的喪偶狀況。
侯爺將要離去,三年時間就在這里度過。
誰能阻止侯爺離去,我將前去尋求。
詩意和賞析:
《新田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通過描寫新田的變遷和田園生活,抒發了對社會變革的感慨和對世事變遷的思考。
詩中描繪了新田的景象,以離離新田、流水、灌莽千里等自然景物為切入點,展示了新田的繁榮和生機。作者通過對新田的描述,既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也暗示了社會的昌盛和人民的富足。
詩中提到的趙侯指的是趙構,他是王安石的政治盟友,也是新政變革的支持者。趙構曾在新田勞動過,這表明了他對新政的支持和參與。而作者自稱不再饑餓,暗示了新田的豐收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侯爺的描寫,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難。侯爺征收稅金,詢問鰥寡情況,體現了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作者希望有人能夠阻止侯爺的離去,寄托了對社會改變的期望和對正義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對新田的描繪和對社會現象的反思,表達了王安石對于社會變革的熱切期望和對人民幸福的向往。他以新田作為一個寓言般的象征,通過對田園生活的描繪,探討了社會、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復雜關系。
這首詩詞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他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同時融入了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通過對對比和隱喻的運用,他在詩中展示了社會變遷和人民命運的不確定性。
《新田詩》以其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主題,表達了對于社會變革和人民生活的思考,展現了王安石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文學家的獨特視角。這首詩詞既具有時代特色,又具有普遍的人文關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