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陵祠堂 / 作者:王安石 |
漢庭來見一羊裘,默默俄歸舊釣舟。
跡似磻溪應有待,世無西伯可能留。
崎嶇馮衍才終廢,索寞桓譚道不謀。
勺水果非鱣鮪地,放身滄海亦何求。
|
|
嚴陵祠堂解釋:
《嚴陵祠堂》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庭來見一羊裘,
默默俄歸舊釣舟。
跡似磻溪應有待,
世無西伯可能留。
崎嶇馮衍才終廢,
索寞桓譚道不謀。
勺水果非鳣鮪地,
放身滄海亦何求。
詩意:
這首詩詞以王安石的自述形式表達了他在政治和仕途上的失意和困惑之情。詩中透露出王安石對自己的才華和理念的無奈和無處安放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時代局勢和社會環境的思考。
賞析:
1. 第一句描述了王安石在宮廷中穿著一件羊皮袍,卻默默地回歸到他過去的釣船上。這里以對比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對權力與自由、名利與寧靜的思考。
2. 第二句表達了王安石的遺憾,他認為自己的才華和理念應該在類似磻溪(指古代名士游賞之地)的地方得到更好的發揮和認可。
3. 第三句提到了西伯(指古代傳說中的賢臣伯夷),表示作者認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像西伯那樣的賢臣已經不可能存在了。
4. 第四句描繪了作者馮衍的遭遇,他因為崎嶇的道路而最終廢去才華。而桓譚則是指王安石的一位好友,他們都在孤獨中堅持自己的道路,但最終卻沒有實現自己的志向。
5.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和對追求的疑問。他認為自己的努力就像在勺水果非的地方尋找鳣鮪(兩種魚類),徒勞無功。放眼滄海,也無法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王安石內心的掙扎和對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局限和作者對時代潮流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