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公水 / 作者:王安石 |
村南鮑公山,山北鮑公水。
高穴逗遠源,泠泠落山嘴。
玉色與飴味,不可他味比。
竹樹四蒙密,翠藤相披靡。
漫郎昔少年,幽居得之此。
臨窺若有遇,愛嘆無時已。
浮名未污染,永矢終焉爾。
奈何中棄入長安,十載風載化舊顏。
歡囂滿耳不可洗,此水泠泠空在山。
|
|
鮑公水解釋:
《鮑公水》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村莊南邊是鮑公山,山的北面是鮑公水。
高高的山峰引出了遠處的水源,清涼的水流從山口落下。
水的顏色如同玉石,味道甜美,無法與其他味道相比。
竹樹密密地遮蓋著四周,翠綠的藤蔓相互交織。
我曾年少時來到這里,因為喜歡這個幽靜的居所。
站在山口往里看,仿佛有所遇見,心生喜愛之情,但又無法具體描述。
塵世的名利還未玷污,我將永遠堅守初心。
然而,不幸地被迫離開這里,來到繁華的長安,十年過去了,風雨已改變了我的容顏。
喧囂的聲音充斥耳際,無法洗刷,這水依舊清涼,可是它的意義已不同于過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村莊中的山和水景,以及詩人對于這個地方的喜愛之情。鮑公山和鮑公水是地名,山高水清,景色宜人。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水之美,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對清靜幽雅生活的向往。詩中還蘊含了詩人對于名利的堅守和對歲月變遷的思考。
賞析:
《鮑公水》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山水之美,展現了宋代詩人王安石對于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真摯感受。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山與水、玉色與飴味的對比,突出了水的純凈清涼和美味的特點。竹樹和翠藤的描繪增加了山水的層次感和生機活力。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名利的追求的反思。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憶起年少時在這里的幽居生活,對于曾經的美好充滿了留戀之情。然而,他不得不離開這個寧靜之地,到了繁華喧囂的長安,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的變遷使他不禁感慨萬分。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感悟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