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韻 / 作者:王安石 |
僧蹊蟠青蒼,莓苔上秋床。
露翰饑更清,風蔦遠亦泉。
掃石出古色,洗松納空光。
久游不忍還,迫迮冠蓋場。
|
|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韻解釋:
詩詞:《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韻》
僧蹊蟠青蒼,
莓苔上秋床。
露翰饑更清,
風蔦遠亦泉。
掃石出古色,
洗松納空光。
久游不忍還,
迫迮冠蓋場。
中文譯文:
僧人行走在蒼翠的僧徑上,
莓苔覆蓋在秋天的床上。
清晨露水洗凈了饑腸,
微風吹拂著遠處的蔦蘿,像泉水一樣清涼。
掃除石頭,顯露出古色古香,
洗凈松柏,融納了空靈的光芒。
久久游玩不忍離去,
迫不及待地踏入蓋場(指廟宇)。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王安石所作,以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韻為題。詩中運用了寺院景觀和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僧人生活和寺廟環境的贊美和喜愛。
詩的開頭描述了僧人行走在青蒼的僧徑上,腳下是覆蓋著莓苔的秋天的床。這里通過描繪自然環境,展現了僧人的清貧與清靜。
接著,詩中提到清晨的露水洗凈了僧人的饑腸,使得心境更加清明。微風吹過,遠處的蔦蘿搖曳,給人帶來清涼的感覺,宛如泉水一般。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寺院的景色。掃除石頭,顯露出古色古香,表達了寺廟的古樸和莊嚴。洗凈松柏,融納了空靈的光芒,展示了寺院的幽靜和神圣。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寺院的深深眷戀,形容他久久逗留不愿離去,迫不及待地踏入蓋場,意味著他對寺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僧人的生活和寺廟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清凈、寧靜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美。通過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的交融,展現了對佛教文化和僧人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