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孫通 / 作者:王安石 |
先生秦博士,秦禮頗能熟。
量主欲有為,兩生皆不欲。
草具一王儀,群豪果知肅。
黃金既遍賜,短衣衣已續(xù)。
儒術自此凋,何為反初服。
|
|
叔孫通解釋:
《叔孫通》
先生秦博士,
秦禮頗能熟。
量主欲有為,
兩生皆不欲。
草具一王儀,
群豪果知肅。
黃金既遍賜,
短衣衣已續(xù)。
儒術自此凋,
何為反初服。
中文譯文:
《叔孫通》
先生是秦朝的博士,
對于秦的禮儀相當熟悉。
主宰者希望有所作為,
兩位先生卻都不愿意。
以草草完成一份儀式,
群眾果然認為肅然敬服。
黃金已經廣泛賞賜,
短衣已然補充。
儒家學說從此式微,
為何要重新穿上舊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叔孫通》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通過描述叔孫通的境遇和思想轉變,反映出社會變革對儒家傳統的沖擊和批判。叔孫通原本是一位博學的秦朝博士,精通秦國的禮儀,但他面對主宰者希望有所作為的期望時,卻選擇了放棄,不愿意從事政治。而其他同樣有才華的人也對此持相同態(tài)度。
詩中提到的"一王儀"指的是草草完成一份儀式,意味著對于傳統禮儀的敷衍態(tài)度。然而,群眾卻對此表示肅然敬服,這暗示著當時社會的虛偽和追求表面功夫的現象。
詩中的"黃金既遍賜,短衣衣已續(xù)"表達了主宰者對于功臣的賞賜和獎勵,但這種物質享受并沒有改變人們的內心追求,只是暫時的滿足了物質需求。
最后兩句"儒術自此凋,何為反初服"是作者對于儒家學說衰落的感慨和批評。儒家學說作為傳統的思想體系,在社會變革中逐漸失去了影響力,人們?yōu)榱诉m應新的時代,放棄了儒家的傳統服飾和思想,這其中蘊含著對于社會變革和思想轉變的思考。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叔孫通和其他知識分子對于社會變革的態(tài)度和對傳統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儒家學說衰落的憂慮,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思想和文學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