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游草堂次韻三首 / 作者:王安石 |
野寺真蘭若,山僧老病多。
疏鍾挾谷響,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云埋蔦女蘿。
拂塵書所見,因得擬陰何。
|
|
重游草堂次韻三首解釋:
詩詞:《重游草堂次韻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野寺真蘭若,
山僧老病多。
疏鍾挾谷響,
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
云埋蔦女蘿。
拂塵書所見,
因得擬陰何。
中文譯文:
重游草堂,作為三首的連續(xù)韻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王安石重游草堂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nèi)心感受的描繪,表達(dá)了作者對山水幽靜之地的向往和對禪宗修行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述了一座野寺,寺內(nèi)有一位真實如蘭花般清雅的僧人,但是他已經(jīng)年老多病。這揭示了歲月無情,人生有限的主題,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對寺廟和僧人的景仰之情。
接下來,詩中以疏鍾挾谷響、悲梵入樵歌的方式描繪了自然界的聲音。疏鍾是指山谷間鐘聲的回響,悲梵則是指悲傷的佛教音樂。這些聲音穿越山谷,回蕩在僻靜的草堂中,給人一種寧靜和超脫塵俗的感受。
接著,詩中描繪了水面映照著茅屋、篁竹,云霧將蔦屋和女蔓蘿蔓覆其中。這些景物的描繪呈現(xiàn)出一幅寧靜而優(yōu)美的山水畫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恬靜。
最后兩句表達(dá)了作者在這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借著拂塵讀書,得以心思沉靜。陰的意思是指心靈的寧靜和超脫,這里表達(dá)了作者在草堂中得以自我修行和思考的心境。
綜合來看,《重游草堂次韻三首》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nèi)心感受的描繪,表達(dá)了作者對深山幽靜之地的向往,以及對禪宗修行的思考。詩詞中融入了自然景物、聲音和內(nèi)心的情感,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fēng)格和對禪宗思想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