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游山門寺望文脊山 / 作者:王安石 |
宣城百山間,文脊尤奇峰。
拔出飛鳥上,圖畫難為容。
聞昔有幽人,捫蘿追赤松。
遺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龍。
側行蒼崖煙,俯仰求靈蹤。
游者如可得,甘棄萬戶封。
安能久塵土,傾倒相迎逢。
|
|
次韻游山門寺望文脊山解釋:
詩詞:《次韻游山門寺望文脊山》
作者:王安石(宋代)
宣城百山間,
文脊尤奇峰。
拔出飛鳥上,
圖畫難為容。
聞昔有幽人,
捫蘿追赤松。
遺形此古室,
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
洞壑空藏龍。
側行蒼崖煙,
俯仰求靈蹤。
游者如可得,
甘棄萬戶封。
安能久塵土,
傾倒相迎逢。
中文譯文:
在宣城的百座山巒之間,
文脊山尤為奇峰。
高聳入云,鳥兒也難以停留,
無法用圖畫展現其美。
聽說古代曾有一位隱士,
攀爬藤蘿追尋紅松樹。
他的遺跡留在這座古室,
我孤身坐在鹿皮重衣中。
那位人已遠去無返,
山洞里空潛伏著神龍。
我俯仰之間,蒼崖中升騰著煙霧,
尋求著靈感的足跡。
如果能夠得到游山的人,
寧愿放棄萬戶侯爵的封賞。
怎能久留于塵土之中,
傾倒相迎而相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宣城山脈中觀賞文脊山的景色,表達出他對山峰的贊美和對自然的追求。詩中通過描繪山峰的高聳和壯麗,表現了其獨特的美麗和難以言表的藝術價值。作者通過山峰的形象來表達自然的壯麗和超越人類的力量。
詩中提到了古代的隱士,他攀爬藤蘿追尋紅松樹,這象征著追求真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古室中留下了他的遺跡,這增添了一種歷史感和人文情懷。
詩中還表達了對遠離塵囂、追求靈感和超越世俗的向往。作者希望那些能夠領悟山峰之美的人,愿意舍棄名利和權勢的追逐,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境界的提升。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疑問和不滿,他希望能夠超越塵世的束縛,與真正有共同追求的人相會相知。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山水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