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哉孔子沒 / 作者:王安石 |
悲哉孔子沒,千歲無麒麟。
蚩蚩盡鉏商,此物誰能珍。
漢武得一角,燔烹誣鬼神。
更以鑄黃金,傳夸後世人。
|
|
悲哉孔子沒解釋:
詩詞:《悲哉孔子沒》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悲哉孔子沒,
千歲無麒麟。
蚩蚩盡鉏商,
此物誰能珍。
漢武得一角,
燔烹誣鬼神。
更以鑄黃金,
傳夸后世人。
中文譯文:
可悲啊,孔子逝去了,
千秋歲月中再無麒麟。
人們不顧一切地追求功利,
誰能珍視這樣的事物呢。
漢武帝得到一只麒麟角,
卻燒煮它以蒙騙神靈。
更有人為了鑄造黃金,
傳頌給后世的人們夸耀。
詩意和賞析:
《悲哉孔子沒》是王安石寫于宋代的一首詩詞。詩中以孔子逝世和麒麟的消失為引子,抨擊了人們對功利的追求和對珍貴事物的忽視。
詩中表達了對孔子逝去的惋惜之情,將其與麒麟相對照,強調了孔子在千秋歲月中的重要地位。作者以“蚩蚩盡鉏商”來形容人們追逐利益和功名,暗示了當時社會的浮躁和功利心態。
接下來,詩人以歷史典故提到了漢武帝得到一只麒麟角的故事。然而,漢武帝卻將麒麟角燒煮以欺騙神靈,顯示了人們為了個人私利而對珍貴事物不加珍視的無情行為。
最后兩句“更以鑄黃金,傳夸后世人”,表達了人們為了追求金錢和功名而不擇手段,甚至為了迎合后世的贊美而鑄造虛假的事物。整首詩通過質問和諷刺,呈現出對當時社會價值觀的批判。
該詩以簡短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于功利主義和虛偽行為的憂慮,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孔子和珍貴事物的敬重和懷念之情。通過對歷史典故的引用和對現實社會的觀察,王安石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他對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