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日 / 作者:王安石 |
乘日塞垣入,御風塘路歸。
胡皆躍馬去,雁卻背人飛。
煙水吾鄉似,家書驛使稀。
匆匆照顏色,恨不洗征衣。
|
|
乘日解釋:
詩詞:《乘日》
乘日塞垣入,
御風塘路歸。
胡皆躍馬去,
雁卻背人飛。
煙水吾鄉似,
家書驛使稀。
匆匆照顏色,
恨不洗征衣。
中文譯文:
乘著旭日穿過塞垣,
駕馭著風馳騁于湖塘之路。
蠻夷們都騎馬疾馳而去,
只有候鳥背離人群飛翔。
煙波水色如同我的故鄉,
家書很少由驛使傳送。
匆匆忙忙地照料衣物上的顏色,
遺憾不能洗凈征途上的塵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人王安石創作的作品,深情地描繪了旅途中的離愁別緒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篇以"乘日塞垣入"描繪了一幅早晨穿過邊塞的景象,陽光照耀下的塞垣給人一種壯麗的感覺。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乘著風馳騁于湖塘之路,形容行程的迅捷和暢快。
第三、四句描述了蠻夷們騎馬疾馳而去,而候鳥卻背離人群飛翔。這種對比表達了人與自然的不同命運,人類的忙碌與追求,與自然界的自由和隨性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接下來的兩句"煙水吾鄉似,家書驛使稀"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在異鄉,透過煙波水色,聯想到自己的家鄉,感嘆兩地的相似之處。而"家書驛使稀"則暗示了信息傳遞的困難,家書很少通過驛站傳送,增加了詩人與家鄉之間的隔閡和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匆匆照顏色,恨不洗征衣"表達了詩人匆忙奔波的身影,同時也流露出他對旅途中的塵垢的遺憾和愿望。詩中的"征衣"可以理解為行軍打仗時所穿的衣物,也可以象征著人生的奔波和勞累。詩人希望能洗去旅途的辛勞,回到家鄉享受寧靜和溫暖。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旅途景色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抒發,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和對旅途艱辛的感嘆,展示了王安石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