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 / 作者:王安石 |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眾流。
此谷乃清淺,松江能覆舟。
蟲魚何所知,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浩浩無春愁。
|
|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解釋:
詩詞:《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
巨川非一源,
源亦在眾流。
此谷乃清淺,
松江能覆舟。
蟲魚何所知,
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
浩浩無春愁。
中文譯文:
巨大的江河并非只有一個源頭,
源頭也分散在眾多的支流中。
這個山谷清澈淺薄,
松江的水能夠覆蓋小船。
昆蟲和魚兒又能了解多少呢,
它們在上下流動中相互沉浮。
唯有我自己感慨北方的巨河,
浩浩蕩蕩,沒有春天的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描繪了華亭谷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詩中通過對巨川、源頭、山谷和松江的描寫,表達了自然界萬物的流動變化和生命的起伏。詩人以巨川比喻生命的起源,認為生命的源頭不只一處,而是分散在眾多的細小事物中。谷中的清澈淺薄與松江的廣闊水域形成鮮明對比,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樣性。
詩中提到的蟲魚是對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思考,它們對于大江大河的浩渺與變化無法完全理解,只能在上下流動中隨波逐流。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北方大河的感慨,形容它的壯闊和深沉。詩人以北方大河的宏偉景象與華亭谷的清幽景色形成對比,表達了對北方大河的向往和對華亭谷的留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界和人生的變化,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感悟力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以及對自然界多樣性的贊美和敬畏之情。這首詩在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思索,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