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不可見 / 作者:王安石 |
秋日不可見,林端但余黃,杖藜思平野,俛仰畏無光。
栗栗澗谷風,吹我衣與裳。
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
|
|
秋日不可見解釋:
《秋日不可見》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天的日子看不見,
林邊只剩下幾片黃葉,
我拄著藜杖思念平野,
低頭仰望,畏懼沒有光明。
山谷的風陣陣涼意,
吹拂著我的衣袍。
明亮的月光灑在空曠的山野,
照耀著我頭上的霜。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和思緒。詩人在秋日的林間,只看到殘留的幾片黃葉,感嘆秋天的離去。他手持藜杖,思念著平原的寬廣,低頭仰望,卻感到畏懼和無助。秋天的風從澗谷吹來,讓他的衣袍隨風飄動。明亮的月光照耀在空山上,映照著他頭上的霜,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感受和內心的思考。它通過描繪枯黃的景象、寒冷的風和月光的照耀,傳遞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逝、歲月無情的感慨,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無奈。
詩中的"秋日不可見"一句,暗示了詩人無法抓住秋天的風貌和變化,只能感受到它的離去。"林端但余黃"一句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秋日凋散的景象,幾片黃葉象征著季節(jié)的轉換和生命的凋零。
"杖藜思平野,俛仰畏無光"表達了詩人對平原廣闊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擔憂。他拄著藜杖,思念著平野的寬廣,但仰望天空卻感到畏懼和無助,暗示著他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奈。
"栗栗澗谷風,吹我衣與裳"通過描寫風吹動衣袍的情景,增加了詩詞的動感和生動性,同時也傳遞出一種涼爽的感覺。
"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描繪了明亮的月光灑在空曠山野上,照耀著詩人頭上的霜。這一景象給人以寒冷和孤寂的感覺,同時也體現(xiàn)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
整首詩詞以簡潔、凄涼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了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思考和感慨。這種對自然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情和哲理,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秋天的凄涼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