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奉送覺之奉使東川 / 作者:王安石 |
三秋不見每惓惓,握手山林復悵然。
後會敢期黃考日,相看且度白雞年。
畏途石棧王尊馭,榮路金門祖逖鞭。
一代官儀新藻拂,得瞻宸宇想留連。
|
|
詩奉送覺之奉使東川解釋:
詩奉送覺之奉使東川
三秋不見每惓惓,
握手山林復悵然。
後會敢期黃考日,
相看且度白雞年。
畏途石棧王尊馭,
榮路金門祖逖鞭。
一代官儀新藻拂,
得瞻宸宇想留連。
中文譯文:
詩奉送覺之奉使東川
三個秋天不見面,心情常常憂愁,
握著手在山林中又感慨萬千。
再會的日子盼望在黃考之時,
相互對望著一起渡過白雞年。
畏懼那崎嶇的道路,王尊駕馭著石棧道,
光榮的道路上,祖逖鞭策著金門馬。
新一代的官員儀態煥發,以新的草木裝點。
得以瞻仰宸宇,心生留連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題目為《詩奉送覺之奉使東川》。詩人表達了對友人覺之奉使東川的離別之情,以及對未來再相逢的期待和留連之思。
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和覺之已有三個秋天未見面,這使他感到憂愁和惆悵。接著,他們在山林中握手告別,這讓詩人內心感慨萬千,意味著友情和離別之情深厚。
然后,詩人寄望著在黃考之日再次相聚。黃考可能指的是黃歷上的某個特殊日子,期待在這一天能夠再次相見。他們相互對望著,一起渡過白雞年,白雞年指的是農歷中的某一年份,象征著時光的流轉。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畏途石棧、王尊馭、榮路金門、祖逖鞭等詞語,描繪了險峻的道路和馬車行進的情景,這些描寫可能是詩人對友人覺之奉使東川旅途的祝福和關切之情。
最后,詩人描述了新一代的官員儀態煥發,以新的草木裝點。這可能是詩人對覺之的贊美,表示他在東川地方任職后能夠展現出官員的風采和作為。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傷感和思念之情,同時表達了對未來再會的期待和留連之思。通過描繪道路和馬車的情景,展現了友人在東川的使命和旅途的辛苦,以及對友人的祝福和關切。整體上,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表達了友情與離別的主題,是一首充滿深情和思索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