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無外 / 作者:王安石 |
支頤橫口語,椎髻曲肱眠。
莫問誰賓主,安知汝輩年。
鄰雞生午寂,幽草弄秋妍。
卻憶東窗簟,蠻藤故宛然。
|
|
示無外解釋:
詩詞:《示無外》
支頤橫口語,
椎髻曲肱眠。
莫問誰賓主,
安知汝輩年。
鄰雞生午寂,
幽草弄秋妍。
卻憶東窗簟,
蠻藤故宛然。
中文譯文:
示眾人無需在意外界的評判,
自在地坐著,隨意地說話。
不必問誰是主人,誰是客人,
又怎么知道你們的身份和地位。
鄰居的雞在午后靜悄悄,
幽深的草叢中嬉戲著秋的嫵媚。
我卻回憶起東窗下的竹席,
蠻荒地藤蔓依舊宛如從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示無外》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主張人們應該超越社會的虛榮和名利,自由自在地生活。
首先,詩中的"支頤橫口語,椎髻曲肱眠"表達了舒適自在的生活態度。支頤橫口語意味著坐著悠閑地說話,椎髻曲肱眠則暗示著舒適地躺下休息。這兩句描繪了作者無拘無束、不受世俗所困的生活態度。
其次,詩中的"莫問誰賓主,安知汝輩年"表達了對社會地位和身份的無所謂。作者認為人們不必過多關注彼此的地位和身份,因為這些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這種超脫的態度體現了王安石對社會虛榮的批判。
接著,詩中的"鄰雞生午寂,幽草弄秋妍"描繪了寧靜和自然之美。鄰居的雞在午后的安靜中生活,幽深的草叢中展現出秋天的美麗。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強調了與世隔絕的寧靜和深遠的意境。
最后,詩中的"卻憶東窗簟,蠻藤故宛然"表達了對過去生活的懷念。東窗簟是指竹席,蠻藤則指藤蔓。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寧靜而自由的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強調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王安石的《示無外》通過表達超脫塵世、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批判社會虛榮,強調寧靜和自然之美,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這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傳達了一種超越物質追求、追求內心自由的人生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