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何圣從龍圖 / 作者:王安石 |
射策曾稱蜀郡雄,朝廷重得漢司空。
應留賜席丹涂地,誤責飛芻紫塞功。
三徑欲歸無舊業,百城先至有清風。
潞山直與天為黨,回首孫高想見公。
|
|
送何圣從龍圖解釋:
詩詞:《送何圣從龍圖》
射策曾稱蜀郡雄,
朝廷重得漢司空。
應留賜席丹涂地,
誤責飛芻紫塞功。
三徑欲歸無舊業,
百城先至有清風。
潞山直與天為黨,
回首孫高想見公。
中文譯文:
曾經以射箭之才稱為蜀郡的英雄,
朝廷重用,成為漢朝的司空官。
應該留下來享受皇帝賜予的封賞,
卻因誤解而被責備,功勞被掩蓋。
他想回到家鄉,但已沒有從前的事業,
先到達的是一片清風的百城。
潞山直指著天空,與上天同仇敵愾,
回首望著孫高,心中想見到這位忠臣。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何圣的送別之作。何圣曾以射箭的才能聞名,被稱為蜀郡的英雄,后來受到朝廷的重用,成為漢朝的司空官。然而,他因為一次被誤解而受到責備,他的功勞未能被充分認可。
詩中表達了王安石對何圣的贊賞和惋惜之情。他認為何圣應該留下來享受朝廷的封賞,但卻因誤解而受到指責。詩人希望何圣能回到家鄉,但他也意識到何圣的事業已經沒有從前那樣輝煌。盡管如此,詩人對何圣的忠誠和才華仍然抱有崇高的敬意。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忠臣何圣的贊賞和思念之情。通過對何圣的事業遭遇的描述,詩人展現了對忠誠和才華被冷落和誤解的惋惜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和象征,如"丹涂地"、"飛芻紫塞"、"三徑"、"百城"和"潞山"等,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和意境。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忠誠和才華的珍視,以及對被冷落和誤解的人的同情和思念。它展示了王安石對社會不公和權力斗爭的關注,同時也表達了對真正的忠臣和英雄的崇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