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金陵如丹陽道中有感 / 作者:王安石 |
數(shù)百年來王氣消,難將前事問漁樵。
苑方秦地皆蕪沒,山借揚州更寂寥。
荒埭暗雞催月曉,空場老雉挾春驕。
豪華只有諸陵在,往往黃金出市朝。
|
|
自金陵如丹陽道中有感解釋:
詩詞:《自金陵如丹陽道中有感》
數(shù)百年來王氣消,
難將前事問漁樵。
苑方秦地皆蕪沒,
山借揚州更寂寥。
荒埭暗雞催月曉,
空場老雉挾春驕。
豪華只有諸陵在,
往往黃金出市朝。
中文譯文:
數(shù)百年來,王朝的威嚴漸漸消失,
難以將往事詢問給漁樵。
宮苑和曾經(jīng)的秦地都已荒蕪,
山川借揚州的景象更加凄涼。
荒涼的田埂上,暗夜中雞鳴催促著天明,
空曠的場地上,老雉得意地昂首迎接春天。
只有陵墓中的豪華依然存在,
往往有黃金從中涌出,為朝廷帶來財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他是北宋時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這首詩以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為題材,表達了對王朝衰敗和社會變遷的思考。
詩中以金陵(即南京)和丹陽(今江蘇揚州)之間的道路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反思歷史,表達了對王朝衰落和社會動蕩的憂慮之情。
詩的前兩句“數(shù)百年來王氣消,難將前事問漁樵。”揭示了王朝的威嚴逐漸消失,普通百姓已無法詢問往日的盛況。接著,描繪了宮苑和曾經(jīng)的秦地都已經(jīng)荒蕪,山川也借揚州的景象更加凄涼,展現(xiàn)了社會的動蕩和衰敗。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荒涼的田埂上的雞鳴、空曠的場地上的老雉,表達了大好春光下的荒涼和寂寥。最后兩句“豪華只有諸陵在,往往黃金出市朝。”則揭示了盡管社會動蕩,但陵墓中的豪華依然存在,甚至有黃金從中涌出,暗示了腐敗和貪婪的現(xiàn)象。
整首詩以凄涼的景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現(xiàn)了社會動蕩和王朝衰敗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之情。同時,通過對豪華和貪婪的描繪,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批判。該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反思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