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葉致遠韻 / 作者:王安石 |
生涯聊占水中洲,豈即乘桴逐圣丘。
身與鳧飛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來杞梓常先伐,誰謂菰蒲可久留。
乘興吾廬知未厭,故移修竹擬延騶。
|
|
次葉致遠韻解釋:
《次葉致遠韻》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生涯聊占水中洲,
豈即乘桴逐圣丘。
身與鳧飛仍雁集,
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來杞梓常先伐,
誰謂菰蒲可久留。
乘興吾廬知未厭,
故移修竹擬延騶。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自己生涯的思考和追求。他認為自己的才華有限,只能在水中洲上建一座小屋,與圣賢之志相比,無法乘著船只追尋圣人的境界。他自稱身與鳧飛、雁集,心境如茅屋和波浪般自由流動。王安石提到杞梓樹常常被砍伐,而菰蒲草卻可以長久存在,暗示自己的才華可能不被重視,但他并不因此而氣餒。他乘著興致,將自己的住所遷移到竹林中,希望能夠達到像伯樂一樣發現卓越馬匹的境地。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對自己才華的自我反思和追求。他通過自比鳧飛、雁集,表達了內心的自由和追求。杞梓和菰蒲的對比,折射出王安石在官場上的遭遇和自己才華的被忽視,但他并不氣餒,仍然保持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他選擇將自己的住所遷移到竹林中,希望能夠發現更多的人才,這體現了他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對未來的期許。
整首詩詞以簡練、含蓄的語言展示了王安石的思想境界和心態,表達了他對追求卓越的執著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