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張?zhí)乒R上 / 作者:王安石 |
揭節(jié)初悲力不任,賜身終愧謬恩臨。
病來氣弱歸宜早,偷取官多責恐深。
膏澤未施空謗怨,瘡痍猶在豈謳吟。
黃昏信馬江城路,欲訪何人話此心。
|
|
次韻張?zhí)乒R上解釋:
詩詞:《次韻張?zhí)乒R上》
揭節(jié)初悲力不任,
賜身終愧謬恩臨。
病來氣弱歸宜早,
偷取官多責恐深。
膏澤未施空謗怨,
瘡痍猶在豈謳吟。
黃昏信馬江城路,
欲訪何人話此心。
中文譯文:
初次上馬時,我感到力量不足而悲傷,
受到皇恩的任命,我終感到愧疚。
病來時氣力虛弱,宜早日歸隱,
私自取得官職,擔憂責任深重。
恩澤尚未施展就遭到誹謗和怨言,
創(chuàng)傷依然存在,怎能高唱豪情?
黃昏時分,我騎馬行至江城路,
想要拜訪誰來傾訴內(nèi)心的苦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身才能不足和官職的憂慮,以及對功名利祿帶來的壓力和責任的擔憂。
詩人自稱力不任、愧疚,暗示了他對自己才能的懷疑和對官職的質(zhì)疑。他認為自己在病弱的狀態(tài)下,無法勝任官職,應該早日回歸平凡的生活。詩中的"偷取官多責恐深"表達了他對權力的擔憂,認為官職帶來的責任重大,自己可能無法勝任。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膏澤未施空謗怨"和"瘡痍猶在豈謳吟"表達了他對過去執(zhí)政的不滿和對社會現(xiàn)狀的悲憤。他認為自己的政績還沒有施展出來,就已經(jīng)遭到了誹謗和怨言。"瘡痍猶在"意味著社會上的問題和矛盾依然存在,無法輕易解決,不適宜唱出豪情壯志。
最后兩句"黃昏信馬江城路,欲訪何人話此心"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和迷茫。他騎馬行至江城路時,心中充滿了追問和渴望,想找到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人。
整首詩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對權力和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和反思。通過對自身才能和壓力的反思,表達了對清貧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社會弊病的憂慮,展示了王安石的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