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報恩大師西尚方丈二首 / 作者:王安石 |
檐花映日午風薰,時有黃鸝隔竹聞。
香炮一爐春睡足,上方車馬正紛紛。
|
|
金陵報恩大師西尚方丈二首解釋:
《金陵報恩大師西尚方丈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檐花映日午風薰,
時有黃鸝隔竹聞。
香炮一爐春睡足,
上方車馬正紛紛。
詩意解析:
這首詩描繪了金陵(今南京)報恩寺的景象。詩人首先描述了報恩寺檐下的花朵,在午后的陽光下綻放,受到微風的輕輕吹拂。接著,詩人提到黃鸝的歌聲隔著竹林傳來,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悠閑的感受。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報恩寺內(nèi)的香爐,爐中的香火已經(jīng)燃燒完畢,表明春天已經(jīng)過去,進入了夏季。而在寺廟的上方,車馬來往,人們熙熙攘攘,生活在城市中的喧囂景象展現(xiàn)出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金陵報恩寺的一幅生動畫面。詩人通過描寫檐下的花朵、竹林中黃鸝的歌聲以及寺廟內(nèi)外的熱鬧場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和諧寧靜的環(huán)境中。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技巧,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花朵的美麗、鳥兒的歡唱以及城市的繁忙。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相結(jié)合的方式展現(xiàn)了寺廟的寧靜和城市的熱鬧,給人一種愉悅的感受。
此外,詩人通過描繪香爐的情景和上方車馬的景象,巧妙地表達了時光流轉(zhuǎn)和人事變遷的意味。香爐的香火燃燒完畢,象征著春天的結(jié)束,轉(zhuǎn)入夏季。而上方車馬來來往往,人們的生活忙碌不停,展現(xiàn)出繁華的城市景象。這種對時間和生活的描繪,使詩詞更具有時代感和社會意義。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金陵報恩寺的描繪,以及對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的運用,展現(xiàn)了一個和諧寧靜的場景,并通過對香爐和車馬的描寫,表達了時光流轉(zhuǎn)和社會變遷的主題。這首詩以其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對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