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溪驛 / 作者:王安石 |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fēng)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
|
莫溪驛解釋:
詩詞:《莫溪驛》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缺月昏昏漏未央,
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fēng)露早,
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
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
正抱疏桐葉半黃。
中文譯文:
月亮缺損,昏昏暗淡,時間已過半夜,
一盞燈明滅,照亮秋天的床。
病弱的身體最能感受到風(fēng)露的清涼,
迷迷糊糊地回到夢中,不知道山水的變遷。
坐著感受歲月的流逝,歌唱慷慨之情,
起身望向天地間的顏色,感到悲涼。
鳴蟬聲更加嘈雜,擾亂行人的耳朵,
正抱著疏落的桐樹葉,已經(jīng)半黃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王安石對生命和時光流逝的感慨之情。整首詩通過描繪月亮、燈光、風(fēng)露、山水、桐葉等元素,展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寂寥和憂傷。
詩的開頭,詩人以缺月暗淡的景象開篇,象征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一半,暗示著時光的流逝。一盞明滅的燈,照亮了秋天的床,映襯出詩人孤獨的情感。接著,詩人描述自己病弱的身體最能感受到風(fēng)露的清涼,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
詩中的“歸夢不知山水長”表達了詩人在夢中迷失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感知,不知道山水的變化和時間的流逝。這句詩意味深長,反映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人生短暫性的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表達了詩人對歲月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激情。詩人坐著感受歲月的流逝,唱出慷慨之歌,而當(dāng)他起身仰望天地時,卻感到了世界的凄涼,顯示出他對生命的無奈和對現(xiàn)實的擔(dān)憂。
最后兩句“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通過描繪鳴蟬聲和疏落的桐樹葉,進一步加強了詩中的凄涼氛圍。鳴蟬聲嘈雜擾人,正好與詩人內(nèi)心的憂傷相呼應(yīng),而手中抱著已經(jīng)半黃的桐樹葉,更加突出了秋天的季節(jié)性和生命的短暫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時光流逝的思考和感慨。詩中以秋夜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月亮、燈光、風(fēng)露、山水和桐葉等元素,展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和對生命短暫性的思考。詩意深遠,給人以深刻的感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憂傷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