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龍圖守荊南 / 作者:王安石 |
壯志高才偃一藩,更嗟賢路此時難。
長幡欲動何妨屈,老驥能行豈易閑。
沙市放船寒月日,渚宮留御古苔斑。
知公未厭還隨詔,歸看功名重太山。
|
|
送王龍圖守荊南解釋:
詩詞:《送王龍圖守荊南》
壯志高才偃一藩,
更嗟賢路此時難。
長幡欲動何妨屈,
老驥能行豈易閑。
沙市放船寒月日,
渚宮留御古苔斑。
知公未厭還隨詔,
歸看功名重太山。
中文譯文:
豪情壯志高才干,成為一方守護官。
更為賢路感嘆難,越發覺得艱難重重。
長幡旗欲動卻屈從,老驥馬雖然能行動,但安閑自在卻不易。
在沙市上放船只,寒冷的月光照耀著,渚宮中留下古老的苔蘚斑點。
知道公務還未厭倦,還要追隨旨意,回去看重山重的功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題為《送王龍圖守荊南》。詩人以送別守荊南的王龍圖為主題,表達了對王龍圖的贊賞和對他守護邊疆的艱難境遇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王龍圖的才干和志向,他擔任守護官的職務,展現出豪情壯志。然而,詩人在第二句中表達了對王龍圖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的感嘆,他覺得賢路艱難,意味著王龍圖所追求的理想和責任并不容易實現。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對王龍圖的慰勞和鼓勵。詩人說即使長幡旗欲動,也無需屈從,意味著王龍圖不應該因為困難而氣餒,應該堅守自己的信念。老驥能行,指的是老年的駿馬仍然有行動力,表達了王龍圖不應該輕易安逸的意思。
最后兩句以景物描寫表達了對王龍圖的送別和祝福。沙市放船和寒月日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離別的情景。渚宮留御古苔斑,描繪了寂靜古老的宮殿,象征著王龍圖執守的邊疆。知公未厭還隨詔,表達了對王龍圖堅持履行公務的認同和支持。最后一句歸看功名重太山,表示王龍圖將回到太山,重新思考功名利祿的價值。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王龍圖的敬佩和對他面臨困境的思考,同時也傳達了對他的送別和祝福。通過對公務與理想、困難與堅持的對比,詩人展現了對忠誠和責任的崇高贊頌,以及對追求與成就的思考。整首詩凝練而深刻,體現了王安石的豪情壯志和對邊疆守護者的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