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 / 作者:王安石 |
秋來閑興每登臨,因叩精藍望碧岑。
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同時覽物悲歡異,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歸我手,靜看云意學無心。
|
|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來閑興每登臨,
因叩精藍望碧岑。
強策羸驂尋水石,
忽驚幽鳥下煙林。
同時覽物悲歡異,
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歸我手,
靜看云意學無心。
中文譯文:
秋天來臨時,我常常尋找閑適的心情去登臨山岳,因此向著清澈的藍天仰望高峰。我騎著瘦弱的馬匹勉力尋找著水流和石頭,突然驚動了隱居在煙林中的幽鳥。
同時我欣賞著大自然的萬物,感受到其中悲歡離合的異樣情感,自古以來,人們往往會忘記個人的名利,追求趣味向深處發展。我多么希望能夠擁有湖山的歸屬權,靜靜地觀察云的流轉,學習無欲無求的心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閑適登山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作者在秋天來臨時,抽出時間登臨山岳,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他向著蔚藍的天空仰望高峰,感嘆自然的壯麗和遼闊。
詩中的"精藍"指的是清澈明亮的天空,"碧岑"則表示高聳的山峰。作者騎著弱小的馬匹,勉力尋找水流和石頭,突然驚動了隱藏在煙林中的幽鳥,這一畫面描繪出作者在山間的寧靜與自然的交融。
接下來,作者觀察著大自然的萬物,感受其中的悲歡離合,體驗到世間萬物的多樣性和情感變化。他認為人們常常會忘記個人的名利,而追求深度和內涵的趣味,這是自古以來的智者所追求的心境。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愿望,他希望能夠擁有湖山的歸屬權,從而靜靜地觀察云的變化,學習無欲無求的心境。這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整首詩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寫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通過觀察自然景物,作者尋求心靈的寄托和舒展,表達了對追求物質名利的追求的反思,強調了追求內心深處的寧靜和無欲無求的境界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