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曾魯公 / 作者:王安石 |
翊戴三朝冕有蟬,歸榮今作地行仙。
且開京闕蕭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
老景已鄰周呂尚,慶門方似漢韋賢。
一觴豈足為公壽,愿賦長虹吸百川。
|
|
謁曾魯公解釋:
詩詞:《謁曾魯公》
翻譯:《拜訪曾魯公》
詩意: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曾魯公的,表達了對曾魯公的敬仰和祝愿。詩中通過描繪神話中的仙人和歷史上的偉人,表達了對曾魯公的贊美和祝福。
賞析:這首詩詞由七個四言句組成,采用了古代詩歌常見的律呼應和意象重疊的手法。下面是對每句的分析:
1. 翊戴三朝冕有蟬:這里的"翊戴三朝冕"指的是曾魯公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務,并身穿皇家的冕服,象征權力和榮耀。"有蟬"表示曾魯公的聲望和名聲像蟬鳴一樣響亮。
2. 歸榮今作地行仙:"歸榮"指的是曾魯公回到故鄉,享受功成名就帶來的榮耀。"地行仙"意味著曾魯公在人間已經有了仙人般的風采和境界。
3. 且開京闕蕭何第:"且開京闕"表示曾魯公應該得到更高的榮譽和地位,比如可以進入皇宮中的京闕。"蕭何第"指的是曾魯公應該取代蕭何成為權臣。
4. 未放江湖范蠡船:"未放江湖"表示曾魯公還沒有離開塵世,仍然在世俗中奮斗。"范蠡船"指的是范蠡在湖上游玩的船只,暗示曾魯公應該有更高的抱負和追求。
5. 老景已鄰周呂尚:"老景已鄰"表示曾魯公已經年老,"周呂尚"指的是歷史上的周瑜和呂尚,兩位英雄都在年老之時展示了出眾的才華和智慧。這里表達了對曾魯公晚年依然有所作為的期望。
6. 慶門方似漢韋賢:"慶門"表示曾魯公應該得到慶祝和迎接,"漢韋賢"指的是漢朝時期的韋賢,他在晚年時還能繼續為國家做出貢獻。這里暗示曾魯公晚年仍然有機會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7. 一觴豈足為公壽,愿賦長虹吸百川:"一觴豈足為公壽"表示一杯酒不能夠祝愿曾魯公長壽。"愿賦長虹吸百川"表達了對曾魯公的祝福,希望他能夠像長虹一樣匯聚百川的智慧和才華。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曾魯公的敬仰和祝福,希望他能夠在晚年繼續有所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詩中運用了《謁曾魯公》
翊戴三朝冕有蟬,
歸榮今作地行仙。
且開京闕蕭何第,
未放江湖范蠡船。
老景已鄰周呂尚,
慶門方似漢韋賢。
一觴豈足為公壽,
愿賦長虹吸百川。
中文譯文:
佩戴三朝的冕旒,擁有像蟬鳴般的聲望,
如今功成名就,歸隱在仙人般的境地。
應該開啟皇城的大門,居于蕭何之位,
尚未放棄江湖,像范蠡乘船航行。
老景已經與周瑜、呂尚為鄰,
慶賀門庭,猶如漢朝的韋賢。
一杯酒怎能祝賀公侯的壽命,
愿賦予長虹之力,汲取百川之智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為曾魯公所作,表達了對曾魯公的敬仰和祝福之情。詩中通過描繪神話中的仙人和歷史上的偉人,表達了對曾魯公的贊美和美好祝愿。
詩的開頭,描述了曾魯公佩戴著皇家的冕旒,擁有崇高的地位和聲望,如同蟬鳴一樣響亮。接著,詩人表達了曾魯公功成名就,達到了仙人般的境地,歸隱于人世之外,享受榮耀和榮華。
接下來的兩句,詩人希望曾魯公能夠開啟皇城的大門,居于蕭何之位,意味著詩人認為曾魯公應該取得更高的地位和榮譽,超越歷史上的權臣蕭何。同時,詩人也暗示曾魯公不應該放棄江湖,仍應有更高的抱負和追求,如同范蠡乘船航行,廣納天下英才。
繼而,詩人提到曾魯公已經進入晚年,但和周瑜、呂尚這樣的英雄并駕齊驅,希望曾魯公晚年依然能夠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和智慧。慶門方似漢朝的韋賢,描述了慶祝和迎接曾魯公的盛況,將其與漢朝時期的賢臣韋賢相提并論。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曾魯公長壽的祝愿,指出一杯酒是不能夠完全祝賀公侯的壽命的,而愿意將長虹之力賦予曾魯公,希望他能夠吸取百川之智慧,繼續有所作為。
總體來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曾魯公的崇敬和祝福之情,贊美了他的功績和才華,并希望他能夠在晚年繼續有所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詩中使用了古典詩歌的修辭手法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