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然師 / 作者:王安石 |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爭庵徑路,云補衲穿空。
塵土隨車轍,波濤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應謝此高風。
|
|
白云然師解釋:
詩詞:《白云然師》
作者:王安石(宋代)
白首一山中,
形骸槁木同。
苔爭庵徑路,
云補衲穿空。
塵土隨車轍,
波濤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
應謝此高風。
中文譯文:
白發人在山中,
身軀如枯木一般。
青苔爭奪寺廟的小徑,
白云補衲穿過天空。
塵土隨車轍飛揚,
波濤信任船工的技藝。
我雖年老漸昏暗,
應該感謝這高尚的風氣。
詩意和賞析:
《白云然師》是王安石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他對自然和高尚品德的贊美和思考。
首先,詩中的"白首一山中"意味著詩人已經年老,白發蒼蒼,獨自居住在山中。"形骸槁木同"暗示了詩人身體的衰老和與樹木的相似之處,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共通性和無常性。
其次,詩人描述了寺廟中的景象。"苔爭庵徑路"表明青苔生長在庵院的小徑上,形成了一種自然的競爭和繁榮。"云補衲穿空"則描繪了白云穿過天空的場景,給人以開闊和超脫塵世的感覺。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詩人通過描述塵土隨著車轍飛揚和波濤信任船工的技藝,表達了對勤勞工作和技術的贊美。這也可以被視為對社會秩序和人們努力工作的認可。
最后兩句"昏昏老南北,應謝此高風"表明詩人雖然年老昏暗,但他應該感謝這樣一種高尚的風氣和價值觀。這種風氣可能指的是尊重自然、尊重勞動和追求高尚品德的人文精神。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白云然師》展示了王安石對自然、人文和高尚品德的思考和贊美。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對勞動和道德的敬佩,詩人呈現了一種超越個人的視野,強調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類應該追求的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