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天騭惠梨次韻奉酬三首 / 作者:王安石 |
陳跡難尋天柱源,疏封投老誤明恩。
國人欲識公歸處,楊柳蕭蕭白下門。
|
|
耿天騭惠梨次韻奉酬三首解釋:
詩詞:《耿天騭惠梨次韻奉酬三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中文譯文:
陳跡難尋天柱源,
疏封投老誤明恩。
國人欲識公歸處,
楊柳蕭蕭白下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在耿天騭惠梨的詩詞之后以同韻奉酬所作。詩中表達了一種思鄉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首先,詩人提到了“陳跡難尋天柱源”,意味著過去的痕跡難以追尋,時間的變遷使得一些珍貴的事物逐漸消失。這里的“天柱源”可以理解為過去的榮耀和輝煌,而現在已經難以找到了。
接著,詩中提到“疏封投老誤明恩”,表達了對自己過去的行為的反思。疏封指的是自己曾經被貶官,而投老則是指自己尋求退隱的行為,作者認為自己這樣的選擇錯失了明君的恩寵。
然后,詩人寫到“國人欲識公歸處”,這里的“公”指的是作者自己。國人希望了解作者的歸處和安排,這體現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和受人尊敬的地位。
最后,詩中以“楊柳蕭蕭白下門”作為結尾。楊柳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歡的題材之一,它象征著春天和離別,代表著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這里的“白下門”可能指的是作者的住所,也可以理解為作者的心門,意味著作者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
整首詩通過對過去的追憶和對現實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時光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詩中運用了楊柳和白下門等意象,以及平淡而含蓄的語言,增加了詩的意境和藝術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