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六首 / 作者:王安石 |
好樂世所共,欲禁安能舍。
孰能開其淫,要在習以雅。
敺人必如己,墨子見何寡。
惜哉後世音,至美不如野。
|
|
寓言六首解釋:
詩詞:《寓言六首》
中文譯文:
一
臥病久不起,起來復躄倒。
臥者謂之病,起者名之蝕。
蝕者不自覺,病者自有識。
蝕者之病痛,病者無所覺。
臥者欲起時,起者未必病。
起者欲臥時,臥者亦未蝕。
蝕者與病者,皆欲得安宅。
二
常將臥病心,猶欲出門行。
臥者心未樂,行者心已騁。
臥者心未騁,行者心未趨。
臥者欲行時,行者亦已臥。
欲行與欲臥,行臥心不一。
心不一而行臥,何似常與一?
臥者與行者,皆欲得安宅。
三
臥病欲起時,忽遇大風雨。
雨雪不可行,風寒亦不舒。
臥者不著衣,起者亦無車。
起者像臥者,臥者亦如是。
如是臥與行,皆欲得安宅。
四
臥病欲出行,忽見雷電發(fā)。
雷電不可行,行者亦無馬。
行者像臥者,臥者亦如是。
如是行與臥,皆欲得安宅。
五
臥病欲起時,忽遇大風雨。
風雨不可行,行者亦無舟。
行者像臥者,臥者亦如是。
如是行與臥,皆欲得安宅。
六
常將臥病心,猶欲作詞章。
臥者心未樂,作者心已揚。
臥者心未揚,作者心未暢。
臥者欲作時,作者亦已臥。
欲作與欲臥,作臥心不一。
心不一而作臥,何似常與一?
臥者與作者,皆欲得安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寓言六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詩中通過六個寓言故事表達了人們在面臨選擇時常常猶豫不決、難以取舍的心理狀態(tài)。
詩中多次出現的"臥病"和"起"象征著人們在行動和停滯之間的抉擇。臥病者代表那些停滯不前、不愿冒險的人,而起者則代表那些積極行動、追求進取的人。詩中描述了臥病者和起者之間的互動和相互影響,彰顯了人們在選擇中往往受到外界因素和他人的影響,無法做出獨立的決策。
詩中的大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則象征著外界的困難和阻礙,使得行動變得困難。這些困難無論是對于臥病者還是起者都是存在的,無論選擇行動還是停滯,都會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和困擾。
整首詩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在面對選擇時的糾結和困惑,暗示了人生的選擇并非輕松簡單,而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和權衡利弊。詩中多次出現的"安宅"則代表著人們對于心靈的平靜和安寧的追求。不論是臥病者還是起者,他們都渴望獲得一種內心的安寧和平和的居所。
通過這六個寓言,詩人王安石探討了人們在選擇中的猶豫和糾結,以及外界因素對于選擇的影響。詩中并未明確給出應該選擇行動還是停滯的答案,而是通過對人生選擇的思考,讓讀者自行領悟。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通過對人們內心斗爭和選擇的描繪,引發(fā)人們對于人生抉擇的思考。它提醒人們在做出選擇時要理性思考,權衡利弊,并且充分意識到外界因素對于選擇的影響。
總體來說,這首《寓言六首》既是一首對人生選擇的思考,也是一種對人性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它通過寓言的形式,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揭示了人們在選擇中的糾結和困惑,同時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安寧和平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