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黃吉甫 / 作者:王安石 |
學兼文武在吾曹,別後應看虎豹韜。
欲問廟堂誰鎮撫,尚傳邊塞敢驚騷。
旌旗急引飛黃下,烽火遙連太白高。
聞說荊人亦憔悴,家家還愿獻春醪。
|
|
寄黃吉甫解釋:
詩詞:《寄黃吉甫》
學兼文武在吾曹,
別後應看虎豹韜。
欲問廟堂誰鎮撫,
尚傳邊塞敢驚騷。
旌旗急引飛黃下,
烽火遙連太白高。
聞說荊人亦憔悴,
家家還愿獻春醪。
中文譯文:
學問兼備文史與武藝,
分別以后應該看到勇猛的將領。
想要問廟堂之中是誰鎮守,
仍然傳聞邊塞上的戰事不敢有所松懈。
軍旗飛揚,急速指引著黃色戰車下坡,
烽火遙遠,連綿不斷地延伸到太白山的高峰。
聽說荊州的人民也因戰事而疲憊不堪,
每家每戶都愿意獻上自家釀造的春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以寄給黃吉甫(黃庭堅)為題。詩中描繪了戰爭時代的景象,表達了對戰爭英雄和邊塞戰士的敬佩和關切之情。
詩人首先稱頌了黃吉甫的才能,他既有文學才華,又精通武藝。在分別之后,詩人鼓勵黃吉甫要展現出像虎豹一樣的勇猛,去應對戰事。詩人關心廟堂之中的權臣是誰在掌控國家大權,同時也傳聞邊塞上的戰斗依然激烈,要求邊塞將士們不能有絲毫松懈。
接著,詩人描繪了戰爭的場景。旗幟招展,指引著黃色的戰車飛速馳騁下坡,形成一道壯觀的景象。烽火在遙遠的地方連綿不斷地燃燒,延伸到太白山的高峰,象征著戰火遍及邊塞的遼闊地域。
最后兩句描繪了荊州人民因戰亂而疲憊不堪的境況,但他們依然愿意獻上自家釀造的春酒,表達了對國家安寧的期盼和對戰爭的厭倦。
整首詩通過對戰爭時代的描繪,表達了對戰爭英雄的贊頌和對戰爭的思考。詩人呼吁將領們展現出勇猛的戰斗精神,同時也關切戰爭對普通人民的影響。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同時也體現了王安石對和平與安定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