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泉寺石井二首 / 作者:王安石 |
人傳湫水未嘗枯,滿底蒼苔亂發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
|
|
龍泉寺石井二首解釋:
《龍泉寺石井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傳湫水未嘗枯,
滿底蒼苔亂發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
此中端有臥龍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龍泉寺的石井景象。詩中表達了湫水從來沒有干涸過,水底滿布蒼苔,苔蘚茂密。與此同時,全國多地遭受旱災,雨水稀少,但是在這里的石井卻有一條沉睡的巨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龍泉寺石井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感悟。首先,作者通過描繪湫水未曾枯竭的景象,表達了水源充沛、不受干旱困擾的特點。水底滿布蒼苔,苔蘚茂密,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水井的濕潤和生機盎然的景象。這種景象與全國多地遭受旱災的現實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龍泉寺石井的特殊性。
其次,詩中提到四海旱多,霖雨少,暗示了當時社會的干旱困境。然而,在這種環境下,龍泉寺的石井卻有一條沉睡的巨龍。這里的“臥龍”象征著潛力和能量的積聚,可能暗示著即使在困難時期,也有可能出現轉機和希望。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人生境況的思考。通過對水井和龍的描繪,詩中流露出對自然界恢弘壯麗的景象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困境的關切。這首詩詞以簡單的形象描繪,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內涵,是他創作中的一部精品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