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興和沖卿 / 作者:王安石 |
云浮朝慘淡,風起夜颼颼。
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樹秋。
征人倚笛怨,思婦向砧愁。
為問隨陽雁,哀鳴豈有求。
|
|
秋興和沖卿解釋:
詩詞:《秋興和沖卿》
云浮朝慘淡,
風起夜颼颼。
欲作冰霜地,
先回草樹秋。
征人倚笛怨,
思婦向砧愁。
為問隨陽雁,
哀鳴豈有求。
中文譯文:
朝陽褪去,云彩稀疏,
夜晚寒風呼嘯不停。
若想冰雪覆蓋大地,
先回草木凋零的秋天。
遠行的人依靠笛聲抒懷,
思念的婦人倚著砧板憂愁。
我想問問飛往南方的候鳥,
悲鳴聲中是否有所尋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感慨和思考。詩中描繪了朝陽漸漸褪去,天空中云彩稀疏,夜晚寒風呼嘯的景象,暗示著秋天的來臨。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抒發了自己對秋天的感慨和思緒。
首先,詩人以云浮朝慘淡的形容詞來描繪朝陽逐漸消散的景象,表達了對夏季的離去和秋天的到來的感慨。接著,作者以風起夜颼颼來形容夜晚寒風的呼嘯聲,進一步強調了秋天的凄涼和寒意。
接下來的兩句“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樹秋”,通過對冰霜和秋天的關聯,表達了冰冷的冬季是由秋天凋零的草木所鋪墊而來的意象。這里,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轉換,將季節的更替與人生的變化相聯系,表達了對光陰流轉和生命的深思。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描寫征人倚笛怨和思婦向砧愁,表達了對離別和思念的情感。征人倚笛怨,抒發了遠行者在異鄉的思鄉之情,而思婦向砧愁,則表達了留守者對遠行者的憂愁和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為問隨陽雁,哀鳴豈有求”,詩人以問句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南飛的候鳥的關切和思考。詩人借鳥的行為來暗示人生的彷徨和追求,希望借問候鳥是否有所尋求,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索。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情的抒發,折射出作者對秋天變遷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對別離和思念的感慨。通過對季節變化和人生意義的寓意,詩人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