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二耰耡 / 作者:王安石 |
鍛金以為曲,揉木以為直。
直曲相後先,心手始兩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當金革。
君勿易耰耡,耰耡勝鋒鏑。
|
|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二耰耡解釋:
詩詞:《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二耰耡》
作者:王安石(宋代)
鍛金以為曲,揉木以為直。
直曲相後先,心手始兩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當金革。
君勿易耰耡,耰耡勝鋒鏑。
中文譯文:
用鍛鐵做彎曲的工具,用揉木做直的工具。
彎曲和直的工具相互依次出現,心和手才能同時得到。
秦朝人們盼望有房屋和食物,這些工具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你不要輕易改變耰耡,因為它們比劍戟更有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圣俞的農具的詩歌,描述了農具的重要性和價值。詩中提到了兩種農具:耰(yōu)和耡(shū)。耰是一種彎曲的農具,用來鋤地;耡是一種直的農具,用來平整土地。
詩人通過描繪鍛鐵和揉木的過程,表達了農具的制作過程。他強調了直和曲的農具相互依次出現的重要性,暗示了農民在耕作中需要不同類型的農具,以便完成各種農田工作。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秦朝時期人們對于有房屋和食物的渴望。他說農具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暗示農具的重要性不僅在于農田的耕作,還能帶來豐收和幸福生活。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耰耡的珍視和推崇。他告誡讀者不要輕易改變或拋棄耰耡,因為它們比戰爭中的劍戟更有價值。這表明農田勞作的重要性,以及農具在農業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農具在農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強調了農田勞作的價值和農具的實用性。它展現了王安石關注農業發展和農民福祉的思想,以及對于傳統農具的推崇和尊重。整首詩意蘊含深厚,賞析時可以體會其中的勞作與農耕文化的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