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教授獨善堂 / 作者:王安石 |
湖海十年舊,林塘三畝余。
靜非談者隱,貧勝富人居。
列鼎亦何有,幅巾聊自如。
猶應不獨善,學子滿階除。
|
|
史教授獨善堂解釋:
詩詞:《史教授獨善堂》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湖海十年舊,
林塘三畝余。
靜非談者隱,
貧勝富人居。
列鼎亦何有,
幅巾聊自如。
猶應不獨善,
學子滿階除。
中文譯文:
湖海十年過去,
林塘不滿四畝。
這寧靜不是隱居者所追求,
貧窮勝過富貴的人居住。
列鼎爐也有何用,
寬松的頭巾才是真的自在。
即使如此,也不應該只追求善良,
學子們應該充滿整個階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一個叫做《史教授獨善堂》的場景。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清靜和貧窮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功名利祿的不屑。
詩中的"湖海十年舊,林塘三畝余"意味著詩人已經度過了十年的宦海生涯,現在他只想擁有三畝林塘的田地,過上寧靜的生活。
"靜非談者隱,貧勝富人居"表達了詩人認為真正的寧靜不是通過隱居來獲得的,而是通過貧窮生活得到的。他認為貧窮生活雖然物質上困苦,但在心靈上更自由、更舒適。
"列鼎亦何有,幅巾聊自如"表明詩人對于權勢和地位并不看重,他認為擁有寬松的頭巾才是真正的自在和舒適。"鼎"是古代的炊具,象征著權力和地位,而"幅巾"則是普通人所佩戴的頭巾,代表了平凡和自由。
最后兩句"猶應不獨善,學子滿階除"表達了詩人對于年輕學子的期望。他認為年輕的學子們應該充滿整個階梯,不僅僅追求個人的善良,還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抱負。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王安石對清靜和貧窮生活的向往,并表達了他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強調了對內心自由和學識追求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