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僧惠思歸錢塘 / 作者:王安石 |
淥凈堂前湖水淥,歸時正復有荷花。
花前亦見余杭姥,為道仙人憶酒家。
|
|
送僧惠思歸錢塘解釋:
詩詞:《送僧惠思歸錢塘》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淥凈堂前湖水淥,
歸時正復有荷花。
花前亦見余杭姥,
為道仙人憶酒家。
中文譯文:
湖水在淥凈堂前清澈流動,
禪僧惠思歸來時,荷花正盛開。
在花前還能見到余杭的老嫗,
她為修行的仙人憶起了酒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寫的一首送別僧人的作品。詩人以錢塘江畔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對僧人的送別之情。
首句描述了淥凈堂前的湖水清澈流動,暗示著禪境的寧靜和純凈。接著,詩人提到歸來時正好有荷花盛開,荷花作為中國文化中的象征,代表著高潔和純凈。這里荷花的開放與僧人的歸來相呼應,表達了歡迎和祝福之意。
第三句描寫了花前出現的余杭姥,她是一個老嫗,可能是詩人所熟悉的人物。她為修行的僧人憶起了酒家,暗示著僧人離開塵世回歸修行的道路,而余杭姥則以酒家為代表的塵世生活,以及人間的溫暖和親切。這里通過余杭姥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僧人修行道路的思考和祝福。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通過對比和暗示,表達了詩人對僧人歸去的祝福和對塵世的思考。同時,詩中融入了佛教哲理,表達了追求心靈凈化和超越塵世的向往。這種平易近人的表達方式和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是王安石詩歌的特點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