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劍州至劍一日以親憂罷 / 作者:王安石 |
客舍飛塵尚滿韉,卻尋東路想茫然。
白頭反哺秦烏側,流血思歸蜀鳥前。
今日相逢知悵望,幾時能到與留連。
行看萬里云西去,倚馬春風不忍鞭。
|
|
張劍州至劍一日以親憂罷解釋:
詩詞:《張劍州至劍一日以親憂罷》
作者:王安石(宋代)
客舍飛塵尚滿韉,
卻尋東路想茫然。
白頭反哺秦烏側,
流血思歸蜀鳥前。
今日相逢知悵望,
幾時能到與留連。
行看萬里云西去,
倚馬春風不忍鞭。
中文譯文:
客棧上升起的塵土仍然彌漫在馬鞍上,
我迷茫地尋找東方的道路。
年老的頭發反而像烏鴉一樣變白,
血流成河時思念歸鄉的蜀鳥。
今天我們相遇,彼此都感到無盡的失落,
不知道何時能夠再相聚。
遠眺,看著云彩向西飄去,
我倚在馬背上,春風吹拂著,不忍心再用鞭子驅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張劍州的,表達了對張劍州的思念和關切之情。張劍州可能是一個遠離家鄉的人,王安石寫這首詩來表達自己對他的關心和惦念。
詩中以客棧飛起的塵土、迷茫的尋路、白發、流血、思鄉的蜀鳥等景象,描繪了張劍州離鄉背井的艱辛和思鄉之情。作者通過描寫這些形象,表達了對張劍州的同情和對他困境的思考。
詩的最后兩句"行看萬里云西去,倚馬春風不忍鞭"表達了作者對張劍州的期待和留戀之情。作者在遠眺的時候,看著云彩向西飄去,意味著張劍州可能已經離開了自己,而作者卻不忍心再用鞭子驅趕他,表達了對他的理解和善意。
整首詩以抒情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張劍州的親情關懷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展現了王安石對社會弱者的關注和同情。這首詩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