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甫春日金陵登臺 / 作者:王安石 |
鍾山漠漠水洄洄,西有陵云百尺臺。
萬物已隨和氣動,一樽聊與故人來。
天邊幽鳥鳴相和,地上晴煙掃不開。
愁眼看春長恐盡,直須去取六龍回。
|
|
次韻和甫春日金陵登臺解釋:
詩詞:《次韻和甫春日金陵登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鍾山漠漠水洄洄,
西有陵云百尺臺。
萬物已隨和氣動,
一樽聊與故人來。
天邊幽鳥鳴相和,
地上晴煙掃不開。
愁眼看春長恐盡,
直須去取六龍回。
中文譯文:
鐘山朦朧,水流蕩漾,
西方有廟宇百尺高的臺階。
萬物已隨著和諧的氣息而活動,
就讓我們舉杯與故友一起暢飲。
天邊幽暗的鳥兒相互鳴叫和鳴,
地上的晴朗煙霧無法消散。
憂心忡忡地看著春天漸漸消逝,
必須親自去尋找六龍(某種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并帶回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登上金陵臺的景色和思緒。詩人描繪了鐘山的模糊和水流的蕩漾,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在西方有一個廟宇高聳入云的臺階,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詩中表達了一種和諧的氣息,萬物都隨著這種氣息而活動。詩人與故友一起舉杯暢飲,展現了友情和宴會的場景,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共享歡樂的美好。
詩中還描繪了天邊幽暗的鳥兒相互鳴叫和鳴,地上的晴朗煙霧卻無法被掃清。這里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對春天逝去的擔憂,意味著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
最后兩句"愁眼看春長恐盡,直須去取六龍回"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消逝的憂慮,希望能夠親自去尋找六龍并帶回來,以延續春天的美好。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傳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諧氣息和時間流逝的思考。同時,也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他對人生、自然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