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福公道人 / 作者:王安石 |
帝力護禪林,滄洲側(cè)布金。
樓依水月觀,門接海潮音。
開士但軟語,游人多苦吟,曾同方丈宿,燈火夜沉沉。
|
|
寄福公道人解釋:
詩詞:《寄福公道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譯文:
帝力護禪林,
滄洲側(cè)布金。
樓依水月觀,
門接海潮音。
開士但軟語,
游人多苦吟,
曾同方丈宿,
燈火夜沉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王安石所作。詩中描述了禪林中的一番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禪宗修行者的贊賞和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寫道“帝力護禪林”,意味著皇帝的力量保護著禪林,使其安寧無恙。接著寫到“滄洲側(cè)布金”,滄洲指的是禪宗的道場,金指的是禪宗修行者的智慧和精神財富。這兩句描繪了禪宗林廟的莊嚴(yán)和燦爛。
接下來的兩句“樓依水月觀,門接海潮音”,描繪了禪宗林廟的景色。樓閣建在水邊,能觀賞到美麗的水中月影,門戶緊鄰海潮,能聽到潮水的聲音。這些景象給人以寧靜和舒適之感,也象征著修行者對自然界的感悟和融入。
接下來的兩句“開士但軟語,游人多苦吟”,表達了修行者的風(fēng)范和修養(yǎng)。修行者談話溫和謙遜,不以權(quán)勢自居,游人則多是為了尋求啟示和心靈撫慰而來,他們常常在這里苦苦思索,吟誦詩篇,希望能夠達到心靈的凈化和升華。
最后兩句“曾同方丈宿,燈火夜沉沉”,描寫了作者曾與禪宗方丈一起過夜的情景。燈火昏黃,夜晚的寂靜讓人感到深沉。這種夜晚的氛圍與修行者的默默苦思相呼應(yīng),也表達了對禪宗修行者的深深敬意。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禪宗林廟的景色和修行者的境界,展現(xiàn)了王安石對禪宗的贊美和對修行者的敬仰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修行者的心境刻畫,詩中透露出一種寧靜、舒適和深邃的氛圍,給人以心靈的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