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程公辟物華樓 / 作者:王安石 |
吳楚東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華樓。
遙瞻旌節臨尊俎,獨臥柴荊阻獻酬。
想有新詩傳素壁,怪無余墨到滄洲。
湡浯南望重重綠,章水還能向此流。
|
|
寄題程公辟物華樓解釋:
詩詞:《寄題程公辟物華樓》
吳楚東南最上游,
江山多在物華樓。
遙瞻旌節臨尊俎,
獨臥柴荊阻獻酬。
想有新詩傳素壁,
怪無余墨到滄洲。
湡浯南望重重綠,
章水還能向此流。
中文譯文:
吳楚地區位于東南,是最上游的地方,
江山的景色大多在物華樓。
遠遠眺望旌節高懸在莊嚴的祭壇上,
我獨自躺臥在茂密的柴荊叢中,阻礙了獻上我的酬謝。
我想有新的詩篇傳到素壁上,
卻奇怪地發現我已沒有墨跡傳到遙遠的滄洲。
南方的湖泊波浪滔滔,綠意重重,
章水卻能夠從那里流淌到這里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題目為《寄題程公辟物華樓》。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情感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嘆。
詩的前兩句“吳楚東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華樓”,表達了吳楚地區位于江南地區的最上游,這里的山水景色最為秀美,而物華樓則指代華麗壯觀的樓閣,意味著這里的景色美不勝收。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遠遠瞻仰著高懸的旌節,看到莊嚴的祭壇上的儀式。而他自己卻獨自躺臥在柴荊叢中,無法參與其中,表達了他與現實世界的隔離和無法融入的孤獨感。
在下兩句“想有新詩傳素壁,怪無余墨到滄洲”,詩人表達了自己渴望創作新詩,但卻奇怪地發現自己已沒有墨跡傳到遙遠的滄洲。這里的滄洲可能象征遠方,詩人感嘆自己無法將自己的心境和作品傳遞到更廣闊的世界。
最后兩句“湡浯南望重重綠,章水還能向此流”,描繪了南方湖泊波浪滔滔、綠意濃郁的景象,而章水卻能夠從那里流淌到詩人所在的地方。這里的章水可能代表著詩人的心境和詩詞創作,即使身處遙遠的地方,仍然能夠傳遞到詩人所在的環境中。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對藝術創作的渴望。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孤獨和無奈的情感,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矛盾與苦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