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次洺州憩漳上 / 作者:王安石 |
漠漠春風里,茸茸綠未齊。
平田鴉散啄,深樹馬迎嘶。
地入河流曲,天隨日去低。
高城已在眼,聊復解輕齎。
|
|
將次洺州憩漳上解釋:
詩詞:《將次洺州憩漳上》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漠漠春風里,
茸茸綠未齊。
平田鴉散啄,
深樹馬迎嘶。
地入河流曲,
天隨日去低。
高城已在眼,
聊復解輕齎。
中文譯文:
在模糊的春風中,
綠色的草叢還未齊全。
田野上的烏鴉四處散飛啄食,
深林里的馬兒迎風嘶鳴。
大地彎曲地流入河流,
天空隨著太陽逐漸降低。
高城已經進入視野,
我只帶了輕輕的行囊。
詩意分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在洺州(今河南省洛陽市)憩息時的感受。詩中通過描寫春風、綠色、烏鴉、馬兒等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生機盎然和自然景色的變化。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大地、天空和遠方高城的景象,將自然景色與人的心境相融合。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短而生動,通過細膩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風、綠色和自然界的變化。詩人以淡泊的心態和從容的姿態面對旅途中的風景,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豁達。整首詩意境高遠,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對世俗的解脫和超越的渴望。
詩中的“高城”可能象征著目標或遠方的彼岸,而“解輕齎”則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減輕負擔、解脫束縛的意愿。這種豁達的心態和對遠方的向往,也可以被理解為詩人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整首詩以簡練、寥寥數語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自然世界的深切感受,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