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僧無惑歸鄱陽 / 作者:王安石 |
晚扶衰憊寄人間,應接紛紛只強顏。
掛席每諳東匯水,采芝多夢舊游山。
故人獨往今為樂,何日相隨我亦閑。
歸見江東諸父老,為言飛鳥會知還。
|
|
送僧無惑歸鄱陽解釋:
詩詞:《送僧無惑歸鄱陽》
晚扶衰憊寄人間,
應接紛紛只強顏。
掛席每諳東匯水,
采芝多夢舊游山。
故人獨往今為樂,
何日相隨我亦閑。
歸見江東諸父老,
為言飛鳥會知還。
中文譯文:
在夜晚扶持著疲憊的身軀寄托于人間,
面對瑣事紛繁只能強裝笑顏。
掛起席子常感受到東匯水的濱邊,
采草藥時常夢見昔日的游山之樂。
故友獨自遠行如今卻找到了快樂,
何時才能與我一同閑適地相伴。
回到江東見到那些父老鄉親,
告訴他們飛鳥一定會知曉歸來的消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他以其直接、樸實的寫作風格著稱?!端蜕疅o惑歸鄱陽》描述了詩人送別一位無惑的僧人,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歸鄉的向往之情。
詩的開篇,詩人身體疲憊,扶持著自己的衰老身軀,將心靈的寄托寄予人間。他面對世俗瑣事紛繁,只能強裝笑顏,隱藏內心的苦悶。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的心境。他常常掛起席子,坐在東匯水邊,感受水流的寧靜與悠遠,仿佛回到了過去游山玩樂的時光。采草藥時,他也常常夢見過去的快樂時光,這些都成為他心靈慰藉的源泉。
第三段描寫了故友獨自遠行,而現在他似乎已經找到了內心的快樂。詩人向往能與友人一同閑適地相伴,分享彼此的喜悅和安寧。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歸鄉之愿。他期待回到江東故鄉,與那些父老鄉親相見,告訴他們自己的友人將會回來。他相信,即使飛鳥無法直接傳達消息,但它們會知曉他的歸來,傳遞給那些期待他歸鄉的人們。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友情、歸鄉之景的向往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將自己的心緒與自然融為一體,表達了內心的愉悅和對真摯情感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