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漲 / 作者:杜甫 |
江漲柴門外,兒童報急流。
下床高數尺,倚杖沒中洲。
細動迎風燕,輕搖逐浪鷗。
漁人縈小楫,容易拔船頭。
|
|
江漲解釋:
《江漲》
江漲柴門外,
兒童報急流。
下床高數尺,
倚杖沒中洲。
細動迎風燕,
輕搖逐浪鷗。
漁人縈小楫,
容易拔船頭。
中文譯文:
江水上漲到柴門之外,
小孩們報急流。
床降低了幾尺高度,
倚杖望不到中洲。
細小的燕子在風中飛動,
輕輕搖曳著尾巴追逐浪頭上的鷗群。
漁人糾纏船槳,
輕易地將船頭抽離水面。
詩意和賞析:
《江漲》描寫了江水上漲的景象,通過寫兒童、鳥和漁人等元素,表達了江水變化的迅速和人們對自然的應對方式。詩中的柴門、床等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江水漲至家門口的逼近感,給人一種緊迫感和自然力量的強大悸動。詩歌前兩句描述了江水漲至柴門之外,孩子們惶恐不安地向家人報告急流的情景,表達了人們面對自然災難時的無助與擔憂。接下來的兩句中,床的高度下降,倚杖望不到中洲,體現了水勢的迅猛和洪水的泛濫之勢,象征著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最后兩句通過細動迎風的燕子和輕搖逐浪的鷗子的形象,以及漁人縈繞小船的景象,展示了人們與自然互動的方式。盡管江水泛濫,船頭易于抬起,漁人們更迎合水勢,以適應江水的變化,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尊重和靈活應對的智慧。整首詩時而細膩,時而豪放,傳遞了作者對于自然力量和人們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