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甫學士挽辭 / 作者:王安石 |
同學金陵最少年,奏書曾用牘三千。
盛名非復居人後,壯歲如何棄我先。
種橘園林無舊業,采蘋洲渚有新篇。
蒜山東路春風綠,埋沒誰知太守阡。
|
|
王中甫學士挽辭解釋:
《王中甫學士挽辭》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同學金陵最少年,
奏書曾用牘三千。
盛名非復居人後,
壯歲如何棄我先。
種橘園林無舊業,
采蘋洲渚有新篇。
蒜山東路春風綠,
埋沒誰知太守阡。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在宋代時期寫的一首挽辭。詩中表達了他對金陵同學們的離別之情,以及對自己的壯年歲月被拋棄的感慨。他曾經在官場上擔任要職,寫過成千上萬的奏章,但是現在他的名聲已經不再重要,他的壯年歲月卻被人拋棄。他轉而種植橘園,無法繼續從事舊有的職業,但在蘋洲渚采摘果實時,卻有了新的心境和篇章。他還提到了蒜山東路的春風綠意,暗示自己被深埋的苦心和無人知曉。
賞析:
《王中甫學士挽辭》表達了王安石對自己曾經的官場生涯和名聲的無奈和遺憾,以及對新的生活和心境的認同。詩中通過描寫橘園和蘋洲渚的景物,表達了離開官場后的新生活帶來的喜悅和自由。蒜山東路的春風綠意象征著新的開始和希望。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官場的失望和對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己經歷和付出的無人理解的悲憤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簡潔、凝練的語言,字里行間透露出王安石獨特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獨立思考,給人以深思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