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仕虞部曲江譚君挽辭 / 作者:王安石 |
同時獻賦久無人,握手悲歡跡已陳。
它日白衣霄漢志,暮年朱紱水云身。
虛容劍幾今長夜,小隱山林只舊春。
豈惜埋辭追往事,齒衰才盡獨傷神。
|
|
致仕虞部曲江譚君挽辭解釋:
詩詞:《致仕虞部曲江譚君挽辭》
同時獻賦久無人,
握手悲歡跡已陳。
它日白衣霄漢志,
暮年朱紱水云身。
虛容劍幾今長夜,
小隱山林只舊春。
豈惜埋辭追往事,
齒衰才盡獨傷神。
中文譯文:
一同奉獻賦詩已經很久無人繼承,
牽手共享歡樂和悲傷的痕跡已經成為往事。
那個日子,我抱負著追求仕途的志向,
如今暮年,我身披朱紱,宛如水云一般。
虛度了多少時光,劍幾次陪伴我度過長夜,
只有小隱于山林中的舊時春光。
難道我會埋沒掉我所寫下的詩文,遺忘過去的事情嗎?
雖然我的牙齒已經衰老,才華也已經枯竭,但我獨自感到傷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人王安石的作品,題為《致仕虞部曲江譚君挽辭》。詩人用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過去歲月的回顧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詩人曾經與江譚君并肩奉獻賦詩的情景,但如今已經無人繼承他們的事業,握手共同的歡樂和悲傷也成為過去。這反映了歲月更迭中人事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年輕時的抱負和志向,白衣代表清白無私的品質,霄漢則象征著宏偉的志向。然而,如今已是暮年,詩人身披朱紱,代表著他已經身居高位,成為權貴。水云的比喻則暗示了他的身份在社會中浮淺和虛幻。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光陰的虛度和時光的匆匆流逝的感嘆。劍幾指的是劍的次數,表示他度過了多少個漫長的夜晚。小隱山林代表了他隱居的地方,只有舊時的春光陪伴他。他并不后悔追求仕途,而是在詩文中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經歷和事業。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傷感,他的容貌已經衰老,才華也已經枯竭,但他依然感到孤獨和傷神。這是一種對時光流逝和個人才華衰退的無奈和悲涼之情。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晚年的心境,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抒發了對光陰流逝和個人才華枯竭的感慨和無奈。這首詩在情感上深沉而內斂,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象征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年華逝去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簡練而有力,凝練而深刻,給人以沉靜和悠遠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