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政殿後春晴即事 / 作者:王安石 |
悠悠獨夢水西軒,百舌枯頭語更繁。
山鳥不應知地禁,亦逢春暖即啾喧。
|
|
崇政殿後春晴即事解釋:
詩詞:《崇政殿后春晴即事》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悠悠獨夢水西軒,
百舌枯頭語更繁。
山鳥不應知地禁,
亦逢春暖即啾喧。
中文譯文:
漫長的夢境中,我獨自在水西軒中醒來,
百舌鳥枯萎的頭發,語言變得更加繁雜。
山中的鳥兒并不理會人類的禁令,
一旦春暖回歸,它們也開始歡快地鳴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界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力的贊美。
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從夢中醒來的場景,夢境中的水西軒給人以寧靜與遙遠的感覺。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夢中感受到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與自然合為一體。
接著,詩人提到了百舌鳥,百舌鳥是春天的代表,它們的鳴叫聲通常被認為是春天的象征。然而,詩中的百舌鳥卻有枯萎的頭發,語言變得更加繁雜。這種描寫可以理解為人類社會的繁華喧囂與自然的寂靜相對比。百舌鳥的鳴叫聲變得更加多樣,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回應和回應。
最后兩句詩描繪了山中的鳥兒,它們并不理會人類對它們的禁令,一旦春天來臨,它們就開始歡快地鳴叫。這表達了生命力的頑強與自由,無論人類如何設下禁令,自然界的力量依然自由運行。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對人類社會的繁華喧囂提出了反思。它呈現了作者獨特的感悟和對自然的贊美,同時也寄托了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
|
|